上海市宝山区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招商引资投资网-企业投资决策指南

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招商引资投资指南

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招商引资电话:021-64398555

报告编号:SH-IP-013
报告日期:2025 年 10 月 16 日
编制单位:上海梧桐联行产业招商选址专家组
报告用途:为石墨烯材料、半导体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企业提供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及投资环境的精准参考,助力企业研发中心落地、中试转化及产业链协同决策
编制对象:前沿新材料研发企业、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超导技术应用机构、高端装备配套企业及产学研合作机构
数据时效:2025 年 10 月(政策依据为 2023-2025 年发布文件,经济数据来源于 2024 年度统计及重点项目备案信息)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园区简介
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是上海市首批特色产业园(2020 年认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领域),总规划面积 5.98 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 2.56 平方公里,地处宝山区、嘉定区、普陀区三区交界处(宝祁路与真陈路交汇处),前身为综合性市级工业区,现聚焦 “超碳、超硅、超导” 三大前沿新材料领域,是宝山 “北转型” 战略核心产业载体与环上大科技园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已建成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全市唯一石墨烯主题市级功能平台)上海超导产业基地等标杆载体,形成 “研发策源 - 中试转化 - 量产落地” 全链条生态。截至 2024 年底,集聚新材料企业 66 家(含高新技术企业 72 家,含跨领域布局企业),2024 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 50 亿元(较 2019 年翻倍),占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 88%;信宝石墨烯改扩建等 12 个存量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业空间 42 万平方米。预计 2025 年将达成 “集聚企业 100 家、产值 80 亿元、培育上市企业 2 家” 的目标,成为长三角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稀缺产业化载体。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区位介绍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地理坐标
园区东靠外环线(S20),南接普陀桃浦板块,西连嘉定南翔片区,北依蕴藻浜,核心区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约 18 公里(30 分钟可达静安寺商圈),距虹桥国际枢纽 22 公里(通过 S20 快速通道直达),3 公里内覆盖顾村公园(上海最大郊野公园),生态与通勤优势显著。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战略叠加优势
深度融入上海 “南北转型” 发展战略与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被《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为重点支持园区。依托 “区区合作、品牌联动” 机制,与临港集团共建产业载体,共享环上大科技园创新资源(承接复旦、交大等高校新材料成果转化),同时联动宝武集团(宝钢特冶)获取高性能金属材料供应支持,形成 “政策红利 + 资源共享” 双重优势。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区域产业分析定位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战略定位
以 “超碳、超硅、超导” 三大前沿新材料为核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前沿新材料研发转化基地上海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重要节点环上大科创带成果产业化核心承载区,成为宝山 “北转型” 中 “新材料 + 智能制造” 融合发展的标杆园区。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细分赛道布局
  • 超碳材料领域:以石墨烯为核心,发展薄膜散热材料、粉体复合材料、高性能烯铝材料,布局深海防腐涂料、航空航天轻质材料应用;依托石墨烯功能型平台推动 8 英寸石墨烯晶圆、石墨烯纤维量产,2024 年中试产品已出口海外;
  • 超硅材料领域:聚焦半导体硅材料,发展硅基外延片、电子级硅料提纯技术,联动申和热磁(月产 40 万片 6 英寸硅片)打造半导体配套产业链,服务长三角集成电路集群;
  • 超导材料领域:依托上海超导产业基地,突破高温超导电缆、超导磁体关键产品,推动超导技术在国家电网(35 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医疗影像设备中规模化应用;
  • 延伸融合领域:拓展先进金属材料、纳米防腐材料、生物医药复合材料,与安川机器人、霍富汽车锁具等企业形成 “材料 + 终端应用” 闭环。
四、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产业优势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国家级平台集聚优势
拥有 2 个国家级创新载体(石墨烯功能型平台、超导产业基地),建成 9 条新材料中试线及深海工程应用技术中心;集聚 4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 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2024 年平台服务企业超 80 家,促成技术交易金额 3.2 亿元,石墨烯晶圆中试转化率达 35%(高于行业平均 20 个百分点)。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全链条产业链生态优势
形成 “研发 - 中试 - 量产 - 应用” 完整生态,现有 66 家新材料企业涵盖上游原料(申和热磁)、中游制备(上海超碳)、下游应用(广川科技),产业链配套率达 75%;通过存量用地改造(如信宝项目容积率从 0.8 提升至 2.2),提供定制化研发楼、标准厂房、中试车间,企业落地周期较新建园区缩短 40%。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
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华大学共建研发平台(如石墨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纤维状能源器件联合研发平台);轻量化石墨烯铝合金项目建成 50 吨级自动化生产线,实现 “50 万元研发投入→1000 万元估值” 的增值,正推进航天场景应用;2024 年促成 15 项高校成果落地转化。
(四)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存量盘活成本优势
存量载体建设成本较新增工业用地降低 25%,土地出让价格较上海同类型园区低 18%;可租售物业面积达 47 万平方米,租金(1.8-2.6 元 /㎡/ 天)较中心城区同类载体低 40%,有效降低企业初始投入。
五、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交通优势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轨道交通
3 条地铁环绕覆盖:已开通地铁 7 号线(大场镇站)、11 号线(南翔站)、15 号线(锦秋路站,核心区步行 12 分钟),通过 15 号线 3 站直达上海西站,换乘可贯通徐家汇、陆家嘴;园区开通 8 条公交短驳线(高峰 5 分钟一班)对接轨交站点,解决 “最后一公里” 通勤。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地面路网
紧邻 4 条城市快速通道:S5(沪嘉高速)、S6(沪翔高速)、S7(陈海公路高速)、S20(外环线),核心区距 S20 真陈路匝道仅 1.2 公里;自驾 20 分钟达中环真北路立交,30 分钟直达虹桥机场 / 高铁站,45 分钟抵达浦东机场。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枢纽衔接
15 分钟接入上海铁路西北物流中心,依托蕴藻浜航道实现 “陆 - 水” 联运;20 公里内通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及外高桥港区,满足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出口需求;需客观说明:园区北部部分路段早晚高峰轻度拥堵,建议企业优先选择轨交或错峰通行。
六、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区域产业生态布局与功能平台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产业生态布局
采用 “一核三带” 空间结构:
  • 核心创新区(宝祁路沿线):占园区 35% 面积,集聚石墨烯功能型平台、超导研发中心,聚焦技术研发与中试;
  • 超碳材料产业带(真陈路北侧):布局石墨烯粉体 / 薄膜生产,信宝石墨烯产业园已形成产能;
  • 超硅 - 超导融合带(南翔交界区域):联动申和半导体、国际超导,打造半导体材料与超导器件集群;
  • 应用配套带(蕴藻浜南岸):承载新材料下游应用企业,实现 “材料 - 终端” 协同。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核心功能平台
  1. 产业服务平台: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 “洽谈即预审、签约即立项”,信宝石墨烯项目从拆除到拿施工许可证仅 45 天(较常规缩短 50%);
  1. 技术创新平台: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常驻 20 个研发团队(300 余人),超导产业基地建有国内首个高温超导电缆中试平台;
  1. 金融赋能平台:联动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2024 年为 12 家企业授信 2.8 亿元(5 家获股权投资);
  1. 成果转化平台:环上大科技园 1 号、3 号基地入驻,建立 “高校实验室 - 园区中试 - 企业量产” 对接机制,2024 年转化高校成果 15 项。
七、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资源禀赋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产业资源
龙头企业引领:申和热磁(半导体硅材料)、上海超碳(石墨烯)、国际超导(高温超导器件);配套服务企业 300 余家(含检测、物流);宝武集团宝钢特冶提供高性能金属材料,形成 “前沿材料 + 基础材料” 互补。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空间资源
规划可开发产业用地 50.33 公顷,已建成载体 47 万平方米,2025 年将新增信宝石墨烯产业园等 12 万平方米空间;载体形态涵盖 500-10000㎡标准厂房、300-5000㎡研发中试楼、独栋总部楼,适配不同规模企业需求。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政策资源
叠加 “市级特色产业园专项政策 + 宝山北转型扶持政策 + 环上大科创带政策” 三重红利,符合条件的项目可获最高 3000 万元固定资产补贴,中试阶段享受风险补偿(设备损耗、环保投入 30% 补贴)。
(四)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生态资源
园区绿化覆盖率 28%,信宝石墨烯产业园等新建项目配套屋顶绿化;距顾村公园 3 公里,周边环绕蕴藻浜生态廊道、大场体育公园,实现 “生产 - 生态” 融合。
八、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商业配套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商业载体
3 公里生活圈覆盖宝山万达商圈、南翔印象城 MEGA(上海单体最大购物中心);2 公里内有联华超市、餐饮街区等基础配套;核心区规划 8 万平方米产业综合体(2026 年投用),将引入高端商务餐饮、材料展示中心。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教育医疗
教育:3 公里内有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等 6 所中小学 / 幼儿园,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距园区 5 公里(提供人才联合培养);
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三甲)、宝山区大场医院环伺,与华山医院共建 “人才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专属诊疗服务。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生活配套
已建成人才公寓 800 套(2025 年新增 1200 套),租金较市场价低 30%;配套员工食堂、共享健身房、通勤班车,“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率达 80%;需客观说明:高端商业配套待 2026 年综合体投用后完善。
九、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营商环境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政务服务效能
推行 “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 改革,工业项目审批环节从 18 项缩减至 11 项,平均时限压缩至 22 个工作日;设立 “新材料企业服务专员”,规资、科创、环保等部门联合办公,实现 “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 “企业诉求直通车” 机制,2024 年解决中试设备进场、人才落户等诉求 96 件,响应时效≤48 小时;针对中试企业推出 “环保预审 + 分期验收” 模式,降低合规成本;定期组织 “高校 - 企业” 人才对接会,2024 年匹配技术人才 230 余人。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制度创新环境
首创 “新材料中试风险补偿机制”,2024 年发放补贴 1200 万元;建立 “平台 + 企业” 数字化监管模式,实时监控安全生产与环保指标,获评 “上海市安全生产示范园区”。
十、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优势分析
  1. 战略卡位优势:精准契合国家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对关键材料的需求,“三超” 领域布局领先全国同类园区 2-3 年研发周期;
  1. 平台赋能优势:9 条中试线解决 “实验室到量产” 痛点,2024 年中试转化率 35%,高于行业平均;
  1. 成本可控优势:存量载体租金、土地价格优势显著,适合重资产材料生产企业;
  1. 交通通达优势:“3 地铁 + 4 快速路” 构建 “30 分钟虹桥、45 分钟浦东” 通勤圈,便于对接长三角供应链。
需客观说明:前沿新材料研发周期长(3-5 年市场验证),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高;高端商业配套待 2026 年完善。
十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区域产业优惠扶持政策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产业政策
  1. 固定资产补贴:“三超” 领域企业按设备投资 30% 补贴(国家重大项目 40%),最高 3000 万元;存量改扩建项目(如信宝模式)给予建安成本 25% 补贴,最高 1000 万元;
  1. 租金与运营补贴:研发型企业前 3 年租金补贴(首年 70%、次年 50%、第三年 30%),年最高 200 万元;年度营收超 5 亿元企业给予营收 1.5% 增长奖励,最高 500 万元;
  1. 产业链协同奖励:龙头企业引入配套企业的,按配套企业营收 2% 奖励(年最高 300 万元);联合攻关额外给予研发投入 10% 补贴。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人才政策
  1. 高端人才激励:产业领军人才最高 350 万元安家补贴;院士团队落地给予 500 万元启动资金 + 1000㎡免费研发空间;
  1. 青年人才保障:应届博士享 36 个月人才公寓全额补贴;区级青年科技英才获 25 万元创业补贴 + 子女入学绿色通道;
  1. 人才服务支持:与华山医院共建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年度体检、专属诊疗;定期组织高校人才对接会。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科技政策
  1. 研发创新补贴:联合高校攻关给予研发投入 50% 补贴,最高 800 万元;建设技术中心 / 中试基地最高 400 万元补贴;
  1. 成果转化奖励:高校成果转化给予承接企业最高 300 万元奖励;发明专利每件 6 万元(单个企业年最高 120 万元);
  1. 平台建设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奖励 1000 万元,市级 500 万元;检测服务超 500 次 / 年的平台给予 50 万元运营奖励。
十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优质载体空间 / 产业空间
(一)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信宝石墨烯产业园
  • 位置:真陈路 2000 号(2023 年 7 月竣工);
  • 规模:总建面 4.2 万平方米(1 幢 9 层研发楼 + 3 幢标准厂房);
  • 定位:石墨烯研发与生产,提供 500-3000㎡灵活空间;
  • 配套:共享实验室、防静电车间、地下停车场;
  • 租金:2.0-2.3 元 /㎡/ 天;
  • 优势:优先对接石墨烯功能型平台,投产后预计年产值 2.5 亿元。
(二)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上海超导产业基地
  • 位置:宝祁路 888 号;
  • 规模:总建面 8 万平方米;
  • 定位:高温超导电缆、磁体器件研发中试,提供 1000-5000㎡中试车间;
  • 配套:超导检测中心、低温测试实验室;
  • 租金:2.2-2.5 元 /㎡/ 天;
  • 优势:入驻国际超导、广川科技,2024 年销售额突破 8 亿元,参与国家电网示范工程。
(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申和半导体材料产业园
  • 位置:南翔镇交界区域;
  • 规模:总建面 15 万平方米;
  • 定位:半导体硅材料、电子元器件,提供 800-10000㎡标准厂房(层高 7.2 米,适配重型设备);
  • 配套:无尘车间、废水处理系统;
  • 租金:1.8-2.1 元 /㎡/ 天;
  • 优势:距 S5 沪嘉高速南翔出口 2 公里,物流便捷,服务长三角集成电路集群。
(四)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环上大科技园 3 号基地
  • 位置:锦秋路 699 号(紧邻 15 号线锦秋路站);
  • 规模:总建面 6 万平方米;
  • 定位:高校成果转化,提供 300-1500㎡研发办公空间;
  • 配套:会议中心、路演大厅、高校专家工作室;
  • 租金:2.3-2.6 元 /㎡/ 天;
  • 优势:已促成复旦纤维状电池、东华石墨烯纤维等 5 个项目落地。
(五)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超能智造配套园
  • 位置:蕴藻浜南岸;
  • 规模:总建面 12 万平方米;
  • 定位:新材料下游应用,提供 500-3000㎡生产厂房;
  • 配套:员工宿舍、食堂、物流中转站;
  • 租金:1.9-2.2 元 /㎡/ 天;
  • 优势:适配安川机器人、霍富汽车锁具等企业的配套材料生产。
十三、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梧桐联行专家组研判分析总结
(一)核心结论
园区凭借 “国家级平台集聚、全链条生态完善、成本优势显著、战略定位清晰” 四大竞争力,已成为长三角前沿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承载区。“三超” 领域布局与上海 “南北转型” 高度契合,石墨烯量产、超导应用等先发优势明显,未来 3 年将进入产业价值兑现期,适合技术驱动型、重研发投入的新材料企业入驻。
(二)重点投资方向建议
  1. 石墨烯应用项目:优先入驻信宝石墨烯产业园,聚焦航空航天轻质材料、半导体散热膜,享受固定资产 30% 补贴 + 中试线免费使用权,借力平台对接海外订单;
  1. 超导技术项目:选址上海超导产业基地,开展高温超导电缆研发,获院士团队 500 万元补贴,优先参与国家电网示范工程;
  1. 半导体材料项目:入驻申和半导体产业园,布局电子级硅料,享受首年租金 70% 补贴,依托 S5 高速对接张江集成电路集群。
十四、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招商引资热门问答
Q1: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A1:以 “超碳、超硅、超导” 为核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前沿新材料研发转化基地、上海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节点、环上大成果产业化承载区,是宝山 “北转型” 中 “新材料 + 智能制造” 融合标杆。
Q2:园区 “三超” 领域具体涵盖哪些细分方向?
A2:超碳(石墨烯薄膜 / 粉体 / 烯铝材料,布局航空航天、深海防腐应用);超硅(半导体硅基外延片、电子级硅料,服务集成电路);超导(高温超导电缆 / 磁体,应用于电网、医疗);延伸领域(先进金属、纳米防腐、生物医药复合材料)。
Q3: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能提供哪些服务?
A3:提供 9 条中试线、产品检测、知识产权运营、成果对接,2024 年服务企业超 80 家,促成技术交易 3.2 亿元,石墨烯晶圆中试转化率 35%,孵化海外出口项目。
Q4:园区交通配套有哪些优势?
A4:3 地铁(7/11/15 号线)环绕,8 条公交短驳线;4 条快速路(S5/S6/S7/S20)直达,30 分钟达虹桥、45 分钟至浦东机场;15 分钟接入铁路物流中心,20 公里内达港口,满足供应链需求。
Q5:信宝石墨烯产业园的载体参数与定位是什么?
A5:总建面 4.2 万㎡(1 幢研发楼 + 3 幢厂房),2023 年竣工,提供 500-3000㎡空间,租金 2.0-2.3 元 /㎡/ 天,聚焦石墨烯研发生产,配套共享实验室,优先对接市级平台资源,预计年产值 2.5 亿元。
Q6:企业落地可享受哪些固定资产补贴?
A6:“三超” 企业按设备投资 30% 补贴(国家重大项目 40%),最高 3000 万元;存量改扩建项目(如信宝模式)给予建安成本 25% 补贴,最高 1000 万元,降低初始投入。
Q7:园区 2025 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A7:集聚新材料企业 100 家以上,产业产值达 80 亿元,培育上市企业 2 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10 家,成为上海前沿新材料产业核心基地。
Q8:产学研合作有哪些典型案例?
A8:与交大合作的石墨烯铝合金项目建成 50 吨生产线,实现 “50 万研发→1000 万估值”,推进航天应用;与复旦合作纤维状电池,中试技术达国际先进,对接军工需求;2024 年转化 15 项高校成果。
Q9:营商环境有哪些创新举措?
A9:推行 “45 天拿证开工”(信宝石墨烯项目案例),审批环节缩减 39%;首创中试风险补偿机制,2024 年发补贴 1200 万元;建立人才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专属医疗;“诉求直通车” 响应≤48 小时。
Q10:超导产业基地的发展成效如何?
A10:总建面 8 万㎡,入驻国际超导、广川科技,2024 年销售额 8 亿元;建成国内首个高温超导电缆中试平台,产品参与国家电网 35 千伏公里级示范工程,核心技术国产化率 100%。
Q11:青年人才可享受哪些扶持政策?
A11:应届博士享 36 个月人才公寓全额补贴(月均节省 3000-5000 元);区级青年科技英才获 25 万元创业补贴 + 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定期组织高校人才对接会,2024 年匹配 230 余人。
Q12:园区产业链配套完善度如何?
A12:集聚 66 家新材料企业,配套企业 300 余家,涵盖原料(申和热磁)、制备(上海超碳)、应用(广川科技),产业链配套率 75%,形成 “研发 - 中试 - 量产” 闭环,企业落地周期缩短 40%。
Q13:申和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的性价比优势是什么?
A13:总建面 15 万㎡,租金 1.8-2.1 元 /㎡/ 天(较同类低 40%);层高 7.2 米适配重型设备,配套无尘车间、废水处理;距 S5 高速 2 公里,物流便捷,服务长三角集成电路集群,降低生产与物流成本。
Q14:研发创新可获得哪些补贴支持?
A14:联合高校攻关给予研发投入 50% 补贴,最高 800 万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 中试基地最高 400 万元补贴;成果转化最高奖 300 万元,发明专利每件 6 万元(单个企业年最高 120 万元),覆盖全研发周期。
Q15:园区的存量盘活模式有什么特点?
A15:通过改扩建提升容积率(如信宝项目从 0.8→2.2),载体建设成本降 25%;土地出让价格较同类园区低 18%,租金 1.8-2.6 元 /㎡/ 天;可租售面积 47 万㎡,提供定制化空间,企业落地周期缩短 40%,适合重资产企业。
Q16:环上大科技园 3 号基地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A16:总建面 6 万㎡,紧邻 15 号线锦秋路站,租金 2.3-2.6 元 /㎡/ 天,聚焦高校成果转化;配套会议中心、路演大厅、专家工作室,已促成复旦、东华 5 个项目落地,适合初创型研发企业。
Q17:产业协同奖励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A17:龙头企业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按配套企业年度营收 2% 奖励,单个龙头企业年最高 300 万元;联合配套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的,额外给予研发投入 10% 补贴,鼓励产业链协同。
Q18:园区的生态与生活配套现状如何?
A18:绿化覆盖率 28%,距顾村公园 3 公里(上海最大郊野公园);现有人才公寓 800 套(2025 年加 1200 套),租金低 30%;3 公里内有万达、南翔印象城,“15 分钟生活圈” 覆盖率 80%;高端商业待 2026 年综合体投用。
Q19:高温超导材料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
A19:重点应用于能源(国家电网 35 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输送容量、距离居世界前列)、医疗(医疗影像设备磁体),园区企业产品已批量供货,技术国产化率 100%。
Q20:园区的主要短板与改进预期是什么?

A20:短板:高端商业配套待完善(2026 年综合体投用);前沿材料研发周期长(3-5 年市场验证),对资金要求高。改进预期:2026 年商业配套全面升级,通过中试平台、风险补偿机制降低研发风险,未来 3 年产业链配套率将达 90%。


宝山区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招商引资电话:021-64398555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