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写字楼内出现第一个“最后100米”!

今年,在上海写字楼里将外卖和快递送到你手上的,可能真的是机器人!

这两天,上海张江科海大楼大堂多了一个造型酷酷的设置,时不时有外卖员和快递员将商品投到与设置连接的机器人上,外卖员和快递员转身离开,而机器人自己坐电梯,将商品送到预订者的楼层。

原来,这是由上海本土创业企业有个机器人(YOGO Robot)自行研发的终端配送群体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YOGO Station(有个机器人智能配送站)”,在业界首次实现覆盖“接收-暂存-分拣-递送-提货-反馈-退货”七个环节的无人化配送流程。“‘最后100米’机器人配送的解决方案,我们做出来了。”YOGO Robot创始人赵明说。他认为,只要是“送东西”,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最终都有“室内最后100米·”的需要,但目前行业巨头的研发主要针对外部环境,而类似YOGO Robot这样的创业企业,能从“最后100米”的细分市场突围,最终实现全场景的应用覆盖。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100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流机器人一直是技术应用领域的竞争热点,海内外科技巨头纷纷推出相关的硬件。比如,在亚马逊的物流仓库中,负责分拣和配送的机器人是一大亮点;在阿里巴巴最新的未来酒店和智慧餐厅中,自动配送机器人也是重点;而饿了么、美团点评等外卖平台的技术研发重点,也是适应不同环境的配送机器人。

这样的趋势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有关,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增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是用机器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而物流中的不少工作岗位就具备这样的特性。从目前的行业研发看,一些工业型物流机器人,包括AGV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已经开始投用。

“它们的使用场景相对比较标准化。但服务型配送机器人是个全新的赛道,大部分的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说,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创新企业,正是看到“最后100米”的创新空间,“无人配送涉及很多个环节,每个企业的研发重点不同,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看,很多大企业注重外部配送,比如‘最后一公里’的机器人应用研发、干线物流机器人研发等,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最后100米’恰恰是机会所在,因为不论在哪种环境,都会面临‘最后100米’的需求,而这部分也恰恰是当下人力成本较高、配送效率却不高的地方。”

以张江科海大厦的外卖和快递服务为例,在以往的配送模式中,外卖员和快递员需要提前电话通知用户来大厦等候领取商品,用户的个人时间安排、电梯的等候时间等,会大大影响外卖员和快递员的工作效率。但如果依赖快递自提箱,又不能解决生鲜商品、烹调商品的保鲜问题。而现在,有了机器人智能配送站,外卖员和快递员可以将“最后100米”的分发和配送任务交给机器人,做到“放下商品就走”。至于之后的通知用户取货、送到指定楼层等,都由机器人完成。

“其实,我们除了想帮助物流行业提高效率外,也希望能帮助到物业行业。”蒋晓玮说,物业公司和所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面临用工难、管理难等双重困境,尤其在“最后100米”配送的管理上,往往会面临“要不要让快递员/外卖员上楼”的烦恼,但使用机器人,能够解决外来人员管理的问题,并提供上门服务。

其实,一些上海用户对机器人送外卖已经不陌生。从去年开始,由有个机器人研发的单体物流机器人已经在上海虹桥万科、国投大厦等写字楼运行,累计工作时间超过4000个小时。

  

    拓展阅读:上海写字楼


评论

评论: